close

           關於直聽風吹雨的信

 

高兄,

        昨天傳給你的"陸遊詩字幅",第三句臥聽風吹雨,我當年斗膽改為聽風吹雨,差點忘記了,現作一些說明。

我見過的坊間版本,全部都是夜闌聽風吹雨

我不知從甚麼時候形成的印象:中國的律詩(包括絕詩),一首詩內應忌用相同的字,當然這不是指迭字如朝朝暮暮,而且長篇的樂府歌行也寬鬆得多。《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》中,第一句"僵臥孤村,用了,第三句臥聽風雨,又來,讀起來很不是味兒。別有用心的人會嘲笑陸老師:你只識一個臥字,別的不識嗎?

漢字繁花錦簇,同一含義往往準備了好幾個不同的字可以表達,這些不同的字聲調、音韻各不相同,但字義近似,足供詩人墨客依格律要求作選擇,非必要就不用雷同的字。(這和外語不同。我在越南時讀了幾年法語,覺得他們的語法和字義比我們單一得多。漢語這種溫和處理是好是壞,真是見仁見智,那是另一個議題)

我深信,我的陸游老師精通此道,一定不會染重用的瑕疵。宋代雖有印刷術,但直至清朝手抄本仍然很多,是不是抄寫人以訛傳訛所致?

當年我有個衝動想著把這個字試改過來。

這首絕詩最後兩句格律應是平平仄平平仄,仄仄平平仄仄平,臥聽的臥字在仄位,仄包括了除陰平陽平以外的上、去、入聲字,我認為用入聲第一好,用去聲第二好,用上聲雖不犯格律,但不鏗鏘,不好,否則用一個同義的上聲字,豈不就結了嗎?試讀夜闌躺聽風吹雨,多麼難聽。

試過用上聲字"只聽""遠聽""倚聽",聲音都不好。用去聲字"靜聽坐聽,聲音好了,但前者聽得太認真了,後者改變了詩人的姿勢,坐起身來,都不行。用入聲字"獨聽""寂聽",聲音佳,卻都嫌太著跡於其孤獨一面,還是"直聽"好。漢語""字有一義,相當於一個字。孟子見梁惠王,談到五十步笑百步的問題,王曰:直不百步耳,是亦走也",即:"只不過不夠一百步罷了,但也是逃跑了啊。" 夜闌直聽風吹雨可解作:在這深夜,除了風聲雨聲之外甚麼也聽不到。

以上我寫的簡直癈話連篇,除了我這樣的無事老人誰有臭工夫去考究這些?請把這一篇連同那字幅一併刪除,千萬不要流傳出去,否則難免又多了一個字版本,用謬論來擾亂了偉大的漢文化寶庫,罪莫大焉。

真的。謝過了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8/08/2010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牛仔 的頭像
    牛仔

    牛仔的部落格

    牛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