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雜談陛下及其他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111220

 

 

趙飛燕怒氣沖沖地質問她的妹妹趙合德:陛下說了些甚麼?

這是電視劇《母儀天下》的一句台詞。劇中左一句陛下、右一句陛下,把我聽得糊塗死了。

《母儀天下》是200811月發行的內地電視劇,導演是黃健中。

趙飛燕姊妹共事一君漢成帝,當時都是婕妤,其後飛燕成了皇后。

 

我認為,「陛下」應是一個稱謂代詞,第二人稱單數,是稱呼皇帝專用的。臣下和天子說話,不便直呼天子為,於是尊稱為「陛下」,所以「陛下」實際上就是一個「您」字。

 

當著天子的面用「陛下」來代表一個「您」字作為稱呼,從漢、魏、晋以至於唐,甚為普遍。

《三國演義》第三回,漢少帝被挾持夜走北邙山,為閔貢所救,閔貢對漢帝說:國不可一日無君,請陛下還都。意思是說:回京吧。

諸葛亮的《出師表》:"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",意即諸葛亮對後主說:這些都是好臣子,是先主挑選出來輔助的。

至於大臣們在一起議論到天子時,用個甚麼詞語來作為第三人稱去稱呼天子呢?也用這個第一人稱的「陛下」嗎?

本人才疏學淺,在古籍中未見此先例,有知道的懇請示知,否則我就認為是不可的。

據我所知,從商周以來,多數都用「主上」一詞來代表「他」字,當然還有些別的,例如就用「天子」二字作為代詞使用。在文字上,比如《漢書》、《史記》,則常用一個字即可代表。漢唐以後,代表天子的「他」字又多了好些,例如《聖上》、《皇上》,甚至《佛爺》。

在外國,也不是第二人稱和第三人稱共用一詞的。對著國王說話,稱呼國王為Your Majesty,而臣下之間談到國王,則用His Majesty Her Majesty

 

這麼說來,趙飛燕的台詞何不改為:主上說了些甚麼?或是說:皇帝說了些甚麼?

 

朋友之間,多用「閣下」來尊稱對方,作為第二人稱的代詞。

A君探訪B君,客氣地問候:"閣下的病好些沒有?吃甚麼藥了?這裡的「閣下」,就是個「您」字,指的是B君。

但「閣下」不能作為「他」字使用。A君和C君談論到B的時候,A君說:"閣下病得很嚴重,快死了。這句話,誰不會認為A君在咒罵C君要死呢?

 

電視、電影用詞要注意,否則誤人子弟。有一個電視劇中,某英雄對另外一位英雄說:"請賢弟到我府上一聚。" 說自己的住處是「府上」,當然是認為對方是下等人,住的地方不好,是「下舍」了。

 

一位財經節目主持人講股票時說:”XXYY兩個術語代表的意義是迴異(粵音Wui ji)的,他的意思自然是說「迥異」(粵音Gwing ji),可是唸錯了。幸而,講財經的並不肩負弘揚中華文化的重任,唸錯了可以原諒。但是,自己不敢肯定時,何苦要用那文雅的詞語?說它們有很大差別,不是更大眾化嗎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牛仔 的頭像
    牛仔

    牛仔的部落格

    牛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