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樓上殘燈伴曉霜
2013年8月
媽媽死時實嵗三十九,遺下我們六個孩子,還有兩個供養的表妹。爸爸是個重情的人,艱辛地把我們帶到出身,終生不再言娶。我們家境貧窮,寄身異域,回想往日那段時光,豈止涕淚潸然那麼簡單?
媽媽身後,爸爸精神受到重創。那時常聽他吟哦唐張仲素燕子樓詩,有時在燈下還揮毫抄寫。我對燕子樓詩的印象就是那時形成的。
燕子樓記載著一代才女關盼盼的淒美愛情故事。
關盼盼能歌善舞、工詩善詞,因為出身寒微、生活無著而隸身樂籍,後被徐州剌史張愔以重金贖得。張愔同情她的遭遇,關心她的生活,欣賞她的技藝,尊重她的人格,這一切感動了關盼盼,同意作為張愔的侍妾,住在張愔府中為她特建的燕子樓內。張愔死後,關盼盼忠貞不渝,矢志不嫁,在燕子樓中渡過了淒涼孤獨的後半生。
傳說燕子樓詩是關盼盼寫的,其實不是,那是張仲素的作品,張仲素寫了三首,他的好朋友白居易同時和了三首。
張白各三首中我較喜歡的是張仲素第一首和白居易第三首。白詩第三首的最後一句爭教紅粉不成灰是有絃外之音的,其後白居易又寫過一些和關盼盼有關的詩,甚中有一朝身去不相隨之句,意思更加明確,就是埋怨關盼盼為何不殉葬,據說關盼盼看了詩句後很傷心,不數日尋卒。
事情發生在徐州。1985年,徐州政府在巿內雲龍公園知春島上重建燕子樓,作為旅遊景點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